孩子,世界並不完美,你也一樣

【本文摘錄自《中時社論》2005-10-30】

很難想像,一個孩子會在一次考試後,就覺得自己此後的人生已毫無希望,以至於他竟然必須以死來處理如此深沉的絕望--一個建中學生在第一次段考後跳樓,這讓很多父母與老師感到震驚,孩子走上絕路,指責與非難排山倒海而來,或許也讓父母愈來愈不知道到底該怎麼教孩子才好。

四、五年級的父母們回想自己的成長過程:聯考不比今日壓力小,親子關係不比今日好,威權教育且遠比今日更兇悍,大部分的我們都是一路被打著、罵著上來的,縱有千百個煩躁、氣憤、不爽,也都走過來了;今天很多父母根本不敢跟小孩多說什麼重話,因為害怕孩子動不動就會用激烈的手段處理自己的情緒;打罵教育不足為取,但適度的規範與真誠的溝通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必要的。

現在的孩子抗壓性、忍受挫折的耐力低,有一種可能,就是孩子從小備受呵護。許多已經習慣成為舞台中心主角的小孩、特別是資優的孩子,不能忍受自己有一點點瑕疵。因為他只能接受讚美與肯定,只要外界欣羨的眼光少了那麼一點;只要自己不再是群體中的第一,父母、老師還沒有說話,他自己就先活不下去了--到了這個時候才告訴這些孩子你已經很棒啦,很好啦……也不能消除他的心結,因為「很棒」不夠,他要的是「最棒」;「很好」算什麼,他要的是「最好」。

不能責怪孩子們為什麼想不開、看不開,因為他們從小所接收到的訊息就是「我最優」。從來不敢不讓孩子「自我感覺良好」的父母和師長,一路只對小孩好話說盡,以至於愈來愈多小孩對自己其實有不切實際的認識與期待。他們根本不認為自己會「不行」,因為父母、長輩對所謂的愛的教育有錯誤的認知,以為愛就是隨時隨地要給孩子們掌聲,絕對不可以讓他們承受一點點噓聲;一定只能給誇獎,絕對不能挑眼兒,但這樣做的結果是什麼呢?

我們的孩子一方面變得更堅強,一方面卻也變得更脆弱。更堅強的是他們更有自信心、更敢放膽嘗試;脆弱的卻是,他們能夠承受的負面待遇更少,他們的逆境商數更低。如果從小就很少告訴孩子:這件事你真的做得不好,他的成長過程裡缺乏足夠的機會練習與自己的「不夠好」和平相處。那麼,有一天,當孩子發現自己的確在有些事情上是力不從心時,他如何能夠不震驚、如何能夠不憎恨自己?

或許很多父母都得學習怎麼樣用最真誠、開放與正面的方式直接讓孩子看清楚,你沒有辦法也沒有必要把每件事都做到頂尖;你也不要每做一件什麼事,就要大家給你肯定、讚美、誇獎、歌頌到舌頭打結才肯罷休。要讓孩子知道,有些事你做得不錯,但有些事,你的表現平平,你要習慣人生本來就有起伏高低。可是,很多父母師長整天都扮演著「讚美的聖誕老公公」,背上揹著一大袋好聽的話、讚美的話,隨時送出。父母小心翼翼呵護著孩子的情緒,從某個角度來說,或許也剝奪了孩子鍛鍊情緒耐受度、提高靈魂免疫力的機會。這對孩子也未必公平。

李遠哲為十年教改沒讓孩子更輕鬆道歉,其實,父母、師長誰能真正過好日子呢?又有一個孩子跳樓了,這讓父母、老師一個個宛如驚弓之鳥。孩子能夠活出什麼樣子來,的確是教育的結果。或許我們為人父母者應該早一點教導孩子,世界並不完美,你也一樣不完美,別把完美主義壓在我們彼此的頭頂上。我們更應該早一點把孝順父母、體貼親恩、珍惜自己的觀念教給孩子,讓他們知道好好愛自己是責任,也是一個愛的祝福。別再讓家庭人際關係傾斜到「孩子是唯一、孩子是第一」這樣的觀念裡,一個家庭應該要有倫理次序,父母也該有父母的權柄。孩子要捧在手心裡愛,但不能捧在手心裡教。

 

親愛的家長:

  近年來自殺年齡層不斷下降,有些是自認成績未達理想的孩子,有些則是無法調節自己的情緒。為何現在的孩子挫折容忍度越來越低、抗壓性越來越弱?或許我們可以從這篇文章裡尋找一些答案。

當孩子遭遇挫折,您會怎麼做呢?小心翼翼呵護,除了鼓勵和安慰,是否更應該協助他們認識自我,接受挫折也面對「不完美」,而不是整天都扮演著「讚美的聖誕老公公」。一篇發人省思的文章,願與您共享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