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     

人文適性教育基金會蘇珈玲老師,她用她多年的數學教學經驗,來講數學應用題的教學,這個題目對教師而言能提昇教學技巧,而以家長的立場來看也更能瞭解孩子在想什麼,真的是獲益良多~

 

數學好不好,是看他小三後對於數學的態度而決定(小一。小二數學成績好壞是奠定在幼稚園時期的學習,而小三後才是真正實力的表現),所以發現她已將目前小朋友會遇到的問題都講到囉~若家有中低年級小朋友的家長,可以看看哦~

 

數學應該是好玩的.生活化的一門功課,但在現行的教學體制下,數學只是一門學科,是課堂上老 師 教授的課目,是屬於課本上的知識,且是艱深難懂的課目.這樣,數學怎麼學得好呢?怎能教人喜歡它呢?

 

教學者的態度決定了教學的成效,但教學者並不限於學校老師. 安親班 老師,所謂的老 師才是 老師,家中父母也是一個重要的教學者,因為成功的教育是來自於學校.家庭及社會三方面的相輔相成.所以,親愛的父母別再將小孩子的成績好壞通通歸責於老師,學校教不會,就給 安親班 老師教, 安親班 老師教不會就換安親班,一直換不同的安親班~別以為花了錢就可以讓小孩子的功課變好,用真心才會有真收獲.

 

數學不僅僅是算術,也是邏輯.推理的演練,更是閱讀力的延伸,很多小朋友給予數字就能輕鬆計算加減乘除,但這是算術,僅是數學的一小部份,所以在小一.小二時能輕鬆過關.上了小三後數學開始有變化了,加上國字,符號,不只是數字而己,他就看不懂了,不懂字與字的關係,就沒辦法列出算式,推出答案.

 

以下幾個方向,乍看之下,也許和數學不相關,但讀完後會發現,原來生活是數學的基礎,提供給教學者(老師及家長)參考~

 

1.      出題者的語言與答題者的經驗(生活經驗)有距離:

 

有時不是小朋友不是不會做,而是不懂題目在問什麼,例如<賺><賠><便宜><貴>,這些都是生活中運用的字,但若沒有相關的生活經驗時,是很難讓他理解它的意思. 生活經驗豐富的小朋友,一看就知道意思,但若經驗不多的小朋友就看不懂了.

 

當題目問他“一件洋裝原價799元,拍賣時的價錢比原價便宜150元時,拍賣時購買,他要付多少元?”不知道便宜是什麼意思時,他只能用猜的來決定加減~猜對了,沒人知道他不會,猜錯了,用強記背誦,基本問題還是沒解決.

 

要引導他們充實他們的生活經驗就是說故事,說一個小朋友愛聽的故事,從中延伸數學題目,增加興趣.家長也可以讓小朋友實際買東西看價錢,也會很容易就懂囉~

 

2.      花時間處理過度抽象還沒有約定俗成,不常用的字眼:

 

如<淨重><找錢><大數減小數><對齊><算式填充題>,這些字語不是常用的字,要讓小朋友瞭解就要特別花時間去解釋,但為了追求時效不浪費時間,大多數老師會很快帶過,而要求小朋友強記或背口訣,當他背了一堆的口訣後,就不會再用腦去理解.

 

3.      花時間分析關鍵句和生活中的多餘資訊:

 

語文課寫大綱.生活新聞提要.一週大事.讀報紙頭條.事情簡單扼要的說,不要幫著說或打斷….給他充分的語文理和用語文的機會.

 

看不懂題目,是大部份數學考不好的主因,所以要多看書.報章雜誌.多表達自己的想法,這都可以訓練他找到重點或關鍵字,但都要一段時間的培養訓練的,若嫌孩子說話慢,抓不到重點,而自己幫他說完想完,這都是扼殺他自我成長的大好機會.

 

4.      培養檢驗思考邏輯的態度和習慣:

 

回頭驗證.聽聽看別人的方法.看別人的紀錄.表決有沒有道理.喜歡哪一種算法.

 

讓小朋友試著自己去擬題,給一個算式,讓學生用自己的故事來寫題目,可以考自己也可以考同學.理解後的創造也是很重要的哦~

讓小朋友自己發揮不同的解題方式,再一起討論哪個方式是較好的.

 

針對不同年級的小朋友,也有一些教數學的好方法建議~

 

低年級:看到數字和具體的數量真實(真實)

 

1.一年級:建立量感,看到字和具體的數量

多給孩子數學操作,不要只是不同數字的變化.

名言:

   我聽,我忘了。

   我看,我記得一些。

   我做,我懂了。

可以的話,儘量讓小朋友自己動手操作吧~

 

2.二年級:建立量感,數字之間的關係可以變化~多少大小

 

如:甲班有42位學生,其中8位學生近視,31位學生留短髮,請問沒有近視的學生有幾位?(這是分類,玩一次大風吹就知道了)

如:點心店把蛋糕分裝在盒子裡賣,小君買了4盒,一共有36個,每盒有幾個?如果一盒特價54元,那麼一個蛋糕特價多少元?(九九乘法的逆推,除法就是連續減的概念要進入~)

*九九乘法表是為了解題方便強化的,不是為了理解而設置,如果理解了,背起來就方便

 

中年級:重覆使用數學語言(逆向思考)

 

可逆性是建立在成立的句子上,如2+3=5 =>  5-( )=2   =>   5-3=( )  

 

3.三年級:建立量感,為了數學溝通增加倍數的名詞及逆向思考練習,逆推答案

 

如:5包色紙共有90張,再多3包色紙,一共是多少張色紙?

 

4.四年級以上:情境及目的複雜度提高

 

如:2x+3+8x6=?有數字又有文字,到底是英語還是數學?所以可用通俗的語言比喻同項合併的概念來教.

 

高年級減少具體,重視推理.

 

總之,一定要先確定小朋友知道題目在問什麼,要什麼答案,這樣才有辦法做答呀~

 

蘇老師教學不侷限在課本。教室,她很用心的製作了很多教具,也帶小朋友實際體驗,有幸上她的課的小朋友是幸福的,但目前還沒辦法推廣到全國(這是老師。環境。制度的限制),所以感覺像是一個美好的烏托邦,若能確實執行,數學一定不會難,但要有時間來發酵,不是一天.二天,或一個月.二個月就看的到成果,而是要多年持續的進行,在現在這種教育體制下,真的很難實行,只有分數評斷成敗,填鴨式教育也許有改善一些,但還是不夠,學習不是快樂的事.不過,知道問題點在哪,就有努力的方向,儘量讓學習數學變成一個有趣的科目吧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imo 的頭像
    mimo

    隨手筆記

    m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